松下LC-PM系列 品牌:松下 型号:LC-PM 特点:浮充期待寿命10年 产地:沈阳 产品描述:松下蓄电池LC-PM系列采用优质阻燃材ABS槽壳,符合UL94V-0标准,降低壳体燃烧可能。 产品特征: 1、安全性能好:正常使用下无电解液漏出,无电池膨胀及破裂。 2、放电性能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3、耐震动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完全固定,以4mm的振幅,16.7Hz的频率震动1小时,无漏液、膨胀,开路电压正常。 4、耐冲击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从20cm高处自然落至1cm厚的硬木板上3次。无漏液、膨胀,开路电压正常。 5、耐过放电性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进行定电阻放电3星期(电阻值相当于该电池1CA放电要求的电阻),恢复容量在75%以上。 6、耐过充电性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0.1CA充电48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容量维持率在95%以上。 7、耐大电流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2CA放电5分钟或10CA放电5秒钟。无导电部分熔断,无外观变形。 设计寿命: LC-PM系列---后备浮充使用普通品 用途:大、中、小型UPS、通讯领域、医疗设备、安全系统等 特点:采用优质阻燃材ABS槽壳,符合UL94V-0标准,降低壳体燃烧可能; 优质板栅合金、*特生产工艺,增强板栅抗腐蚀能力,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型 号 电压(V) 容量(Ah) 20小时率 20HR 外型尺寸(mm) 端子型号 长(L) 宽(W) 高(H) 总高(TH) LC-PM06200 6 200 407 173 210 250 M10T LC-PM1224 12 24 165 125 175 179.5/175 M5L&M5A LC-PM1238 12 38 197 165 175 180/175 M6L&M5A LC-PM1265 12 65 350 166 175 175 M6L LC-PM1275 12 75 350 166 175 175 M6L LC-PM12100 12 100 407 173 184 210 M8L LC-PM12120 12 120 407 173 210 236 M8L LC-PM12150 12 150 532 183 209 214 M8嵌入式铜芯 LC-PM12200 12 200 533 237 211 216 M8嵌入式铜芯 完善的质保 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在1998年3月取得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所有工艺标准完全采用日本松下标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QC)等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改进产品质量积极推进质量相关的培训,对部门的管理者和重要岗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作业。 公司拥有世界水平的蓄电池检测设备,有效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良产品的流出生产的重要工序都具有**检测的设备拥有世界先进的电池实验室,全部计算机联网检测,原材料和在制品分析采用ICP高档的分析仪器。 铅酸蓄电池是一个正极、液体传质受限的水电化学体系。这个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析氢、析氧),造成水的损耗。因此需要进行添水补液的维护。 免维护(指不需加水补液)是人们较朴素的本能要求,在实现铅酸电池免维护的进程里,已经走过很漫长、很曲折的道路,其中不乏采用催化消氢、辅助电极等途径。 在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消氢电池的研制[1]。当时对内消氢和外消氢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内消氢主要是将消氢化合物添加至电池电液中去,用较典型的内消氢化合物是茴香醛。利用茴香醛、茴香醇、茴香酸三者在电池内进行氧化一还原,希望茴香醛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氧化还原,以达到消氢消氧的目的。但实际上由于添加量与可 逆性变化等诸多问题,在消氢吸氧性能上不尽人意,终未能工业化。外消氢主要利用催化剂钯(作成钯珠)置于催化栓内,安装在电池盖上。催化栓结构复杂,催化剂(钯珠)放在分子筛袋中。袋与催化剂一并置于多孔(刚玉质)帽内,多孔帽外部再套一个金属罩、金属罩有利水蒸汽扩散与水冷凝。加速水的回流至电池,不至于造成钯表面被覆水膜(潮湿)而失效。这种结构,后来正式投产,小批量投放在一个大型水电站使用。10a之后,调查产品,发现消氢栓工作尚满意。 对于富液式电池用催化消氢,实现电池密封,关键是催化栓内如何建立热平衡。曾经想将催化剂钯珠(中有小孔)穿在一根小管(玻璃管)上,管内放人熔化的萘,当催化剂反应(有H2有O2), 管里萘(固体)熔化,当催化剂未反应时,管内萘(液态)复变为固态,放热给钯珠,利用管内萘(固)→萘(液)的相变,使催化栓内保持热平衡。 这种设想,后因多种原因,未能投入真正设计制造,至今只是子虚乌有的催化装置。催化消氢途径很艰难,单一利用催化装置使电池密封,只是在电池走向密封化道路上曾经有过的一段曲折历程。 20世纪70年代阀控密封电池问世,80年代中国成功地将其广泛用于电力、邮电及UPS等领域,替换了传统的富液式电池。这么多年来,阀控电池的名声总是和报道的容易失效(容量早衰PCL)以及原因解释不清的衰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确一个宣称**命的阀控电池(15~20 a)看来确是问题,大多数的情况只是一个短寿命(5~6 a左右)设计。究其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受电液与负极的制约。阀控电池内部负极上会出现人们知之甚少的电化学不平衡现象;存在着较化与去较化(氧复合)的双重作用。在阀控电池内部有许多平衡,有电化学平衡或者氢平衡。这些平衡较其重要,它是阀控电池取得稳定性与电池设计达到基本目的之关键所在。这种不平衡现象早已有人发现[2、3]。但信息却未能很好地转化到电池设计上来,而且大多数电池厂家没有充分理解这一现象的重要性。本文作一尝试,从电池内部的平衡作一粗浅分析,目的是为广大阀控电池厂家在设计催化装置时提供理论依据与理论支持。